close
其實很早很早以前就知道這個網站了 大約在它開放不久的時候 痞子告訴我的
入了寶山 新奇了一段時間 空手而回
入了寶山 新奇了一段時間 空手而回
昨天找資料的時候 G大神再度告訴我這個網站 有點訝異
花了一點時間瀏覽 有蠻多有趣的課程想看的 只是不知道會不會又空手而回
花了一點時間瀏覽 有蠻多有趣的課程想看的 只是不知道會不會又空手而回
有兩個感觸
一是 難怪人家是美國頂尖的學校 課程內容超紮實
二是 預期資訊類的課程應該會譯的比較完整 結果卻好像不是耶
一是 難怪人家是美國頂尖的學校 課程內容超紮實
二是 預期資訊類的課程應該會譯的比較完整 結果卻好像不是耶
我終於知道"預習"的必要性了
他們的課程幾乎都有課堂討論 內容則是預先發的論文 大約一週一篇
我自己從來不預習的 就算老師有給課外參考 我也從來沒看過
小時候(大概二年級吧)有一次很高興的預習了(好像是自然吧) 結果上課無聊到打瞌睡
(因為整段內容我只有兩個地方覺得有問題 等老師講到那兩個點變成一種折磨)
從此預習就變成了絕不做的事情之一
他們的課程幾乎都有課堂討論 內容則是預先發的論文 大約一週一篇
我自己從來不預習的 就算老師有給課外參考 我也從來沒看過
小時候(大概二年級吧)有一次很高興的預習了(好像是自然吧) 結果上課無聊到打瞌睡
(因為整段內容我只有兩個地方覺得有問題 等老師講到那兩個點變成一種折磨)
從此預習就變成了絕不做的事情之一
除了授課 討論 還有實習和作業
作業如果有參考資料 還要逐項列出 否則以抄襲論 小組討論也要註明組員名單
討論歸討論 東西還是要各寫各的 不可以一起交一份
曾經粗略估計: 東華一學期教某本課本的半本 中正大概教三分之二 台清交是整本上完
照這樣比較的話 MIT大概會上到一本半 還要外帶更多的作業跟課外讀物吧
(換句話說 如果台青交是10 中正大概7 東華只有5 MIT是破表的15+)
頭腦的差異嗎 我覺得關鍵還是做與不做吧 還有學習習慣的影響
作業如果有參考資料 還要逐項列出 否則以抄襲論 小組討論也要註明組員名單
討論歸討論 東西還是要各寫各的 不可以一起交一份
曾經粗略估計: 東華一學期教某本課本的半本 中正大概教三分之二 台清交是整本上完
照這樣比較的話 MIT大概會上到一本半 還要外帶更多的作業跟課外讀物吧
(換句話說 如果台青交是10 中正大概7 東華只有5 MIT是破表的15+)
頭腦的差異嗎 我覺得關鍵還是做與不做吧 還有學習習慣的影響
在我的認知中 上網人口裏 資訊相關的人應該比較多才對
對於資訊知識的探討 應該也會比較熱門吧
這一點 從維基百科中 資訊相關辭組比例偏高可以得到佐證
(當然 這些都是我的臆測 畢竟沒有真的去統計過)
所以我也預期 在這個網站中 資訊類課程的翻譯應該會比較多吧
結果卻不然 反倒是社會類科的翻譯比較完整很多
我覺得有三個可能 一是我的認知錯誤 事實上資訊相關人員上網的比例不會偏高
另一個可能則是 社會類科的人比較需要翻譯
最後一個可能是 社會類科比較有討論的空間 對於翻譯的人來說 比較有趣
工程類科畢竟是太黑白分明了一點
至於到底是哪個原因 呵呵 我也不知道
對於資訊知識的探討 應該也會比較熱門吧
這一點 從維基百科中 資訊相關辭組比例偏高可以得到佐證
(當然 這些都是我的臆測 畢竟沒有真的去統計過)
所以我也預期 在這個網站中 資訊類課程的翻譯應該會比較多吧
結果卻不然 反倒是社會類科的翻譯比較完整很多
我覺得有三個可能 一是我的認知錯誤 事實上資訊相關人員上網的比例不會偏高
另一個可能則是 社會類科的人比較需要翻譯
最後一個可能是 社會類科比較有討論的空間 對於翻譯的人來說 比較有趣
工程類科畢竟是太黑白分明了一點
至於到底是哪個原因 呵呵 我也不知道
至於這個網站如何如何如何 多好多好多好 恕我不歌功頌德了
值得提的是 跟我幾年前看到的相比 多了很多學校願意加入這樣的計畫 算好事吧
值得提的是 跟我幾年前看到的相比 多了很多學校願意加入這樣的計畫 算好事吧
批評? 線上課程大概就是上課的講義投影片習題跟解答 跟實際的學習也許還是有段落差存在吧
全站熱搜